香港機場管理局ESG措施全面 鼓勵夥伴關愛社區成果獲國際認同

▲香港機場管理局財務執行總監李沛鏗(中),接受《明報》頒發的「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大獎」。

香港國際機場每天迎送大量旅客來往東西南北,無論旅客在機場大樓內逗留時間長短,都可以感受到香港國際機場環境舒適,配套充足及購物便利。為旅客創造優良的環境並非單憑眼見的設備及服務,當中還有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實行完善的ESG方針與措施,從各方面細微之處做起,聚沙成塔,組成全面而具效果的優質服務。機管局傑出的表現,在《明報》主辦的「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大獎」獲評審團高度評價。

▲無人駕駛員工接駁巴士配備先進技術,確保其運作安全可靠。

機管局多年來致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及承諾建設香港國際機場成為全球最環保機場。為達成目標,機管局設有完善的管治框架,由董事會負責可持續發展的整體領導、表現及監控進度,並由行政總裁擔任主席及執行總監出任成員的可持續發展行政工作小組,負責監察重要可持續發展措施的推行及進度,其中包括審視及審批相關主要措施,例如香港國際機場2050年淨零碳排放承諾及其2035年減碳路線圖等,以務實進取的思維,穩步向目標邁進。
在各種有效的環保策略下,機管局作出多項創舉,例如: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首個採用製冷需求預測模型的機場,並開發了全港最大型的電池儲能系統藉著創新科技提升能源效益;近年引入領先全球的無人駕駛拖車和無人駕駛巡邏車,並於2023年推出香港首架投入服務的無人駕駛電動巴士,於機場禁區內接載機場員工往來不同地點,為業界引領風潮。
環保設計一直是機場建築及擴建項目的基石。機管局推行涵蓋整個機場的環保設計及建築策略,多個機場主要發展項目取得綠建環評認證。其中,三跑道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T2客運廊獲綠建環評最高評級的暫定鉑金級評級,該項目亦是所有綠建環評認證項目中,獲得最高總得分的項目之一。此外,T1中場客運廊早在2016年成為首批獲得綠建環評金級評級的項目,而機場的打卡熱點 — 天際走廊亦於2023年獲得綠建環評最終鉑金級評級。

結合夥伴同行減碳

機管局不只做好自身工作,更與30間主要航空相關業務夥伴,例如:航空公司、飛機維修商、航空燃油供應商、貨運處理公司、餐飲供應商、地勤設備維修公司、政府部門、地勤服務公司、車輛燃油供應商等共同作出承諾,目標是於2050年年底前達至淨零碳排放,又訂下中期目標,以2018年水平為基準,到2035年減少實際排放量55%。機管局亦透過「香港國際機場業務夥伴減碳支援計劃」提供專門成立的香港國際機場綠色創新基金以鼓勵試驗新技術,並建立多方持份者管治架構以加強夥伴合作與知識交流。機管局於2023年,獲得國際機場協會頒授「機場碳排放認可計劃」第四級別「轉變」認證,表揚機管局全面的碳管理計劃,以及聯繫業務夥伴以推動機場減碳作出的努力。
機管局又於2021年訂立《可持續金融框架》,為有利環境和社會的合資格綠色項目提供資金。機管局於2022年首次發行10億美元綠色債券,並於2023年再發行10億美元綠色債券。這債券已獲納入彭博MSCI綠色債券指數,為投資者提供評估具有直接環境效益的固定收益證券指標,更榮獲The Asset AAA級可持續金融國家獎2024最佳綠色債券-公營機構獎。

創造就業關顧員工

▲機管局與30間主要航空相關業務夥伴共同承諾於2050年年底前達至淨零碳排放
▲機場的打卡熱點—天際走廊獲得綠建環評最終鉑金級評級

業務以外,機管局持續關愛社區,成立機管局社會服務小組專責籌劃社區活動。通過義工活動及「EXTRA MILE里.想高飛」旗艦社區投資項目支持機場及鄰近地區發展,計劃包括:致力為青年創造工作機會的「工作 X 假期@大嶼山」,參加者可以在為期一年的就業計劃中獲配對合適的機場工作,並享用住宿設施;為非華語人士提供職業發展和機場工作配對的「先鋒」計劃;為機場員工子女提供課後支援服務的「家長.童樂」計劃,特別為父母在香港國際機場工作的東涌小學生而設,內容涵蓋功課輔導、體驗計劃及家庭支援。
機管局創造的成果受國際認同,獲標普全球評級及ESG評分機構Sustainalytics就其ESG表現評級,並取得優秀評分。機管局亦成為全球首個機場獲得標普公布ESG評分,足證機管局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已達到甚至超越環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