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營運模式席捲全球 專家稱中小企不作為恐蝕章

三年疫情剛剛結束,經濟復甦步履未穩,企業仍然面對需求不足的挑戰,要實踐環境、社會和管治(ESG)不但增加額外的生產成本,而且削弱競爭力,上市公司還有資源去應付相關要求,但中小企資源捉襟見肘,「ESG or not ESG」成為它們最艱難的抉擇,那麽企業應如何找出提升競爭力的最優方案。


要構建企業ESG生態圈,必須有強大的綠色金融作後盾,在這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反過來說,ESG也逐漸成為業界投資的重要考量,兩者就如一幣兩面,彼此依存且互為因果關係。。

香港中華總商會(中總)會長蔡冠深強調,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些獨特優勢不但幫助本港發展為綠色和可持續的金融樞紐,支持和助力內地省市、甚至世界各地的綠色轉型,冀香港能晉身世界級的綠色金融中心。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表示,該會一直積極向會員企業推廣ESG管治策略。

他說。中總一直積極向會員企業推廣ESG管治策略,鼓勵大家實踐更具可持續性營運模式,他十分認同ESG的重要性,冀通過有效傳遞ESG成效的訊息,協助提升公司發展的可持續性及節省成本,以贏取投資者的信任,也充份發揮企業社會責任,為整體民生發展帶來裨益。他期望特區政府把握ESG的發展契機,出台更多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舉措,助力香港綠色金融市場茁壯成長。

籲港府抓緊機遇 出台更多綠色金融政策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也認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ESG發展上也較區內其他地區走得更前,他相信香港有條件發展成綠色金融中心,但要在ESG工作做得成功,不單上市公司要努力,對中小企、以至個人也需要設立認證制度。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中小企、以至個人需設立認證制度,ESG工作才做得成功。

莊太量補充,中小企是許多大公司上下游產業鏈的供應商,當大公司步向ESG營運模式時,中小企也需要跟隨。現時中小企會透過參與業內或坊間的環保比賽獲獎等方式,以證明本身已合符ESG要求。他建議政府可以向企業發出認證,令整個過程更有系統。

據工業貿易署資料,本港共有超過35萬家中小企業,佔全港企業總數98%以上,聘用約45%的私營機構僱員,因此,中小企本身對本港經濟有舉足輕重的貢獻,其聯合起來的力量能夠提升本地ESG的發展。

大企步向ESG 為做生意小企也要跟

個人方面,莊太量覺得可以有類似中小企的安排,例如多參與環保工作,可能在申請銀行貸款方面有更優惠的利息,這些都是促進企業及個人配合ESG發展的誘因。

按現行法規規定,只有香港上市公司需要披露ESG資訊,一般中小企若不屬於相關公司產業鏈的供應商,按理不受ESG披露要求的約束,但現實卻是,「中小企甚麼都不做成本可能更高,而ESG反可以提升其競爭力」。

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家豪進一步指出,若然中小企本身是上市公司的供應商,而又願意按ESG披露要求改革公司運作,就會變得更有優勢。此舉能減省上市公司收集ESG資訊的成本,變相讓他們更易取得上市公司的訂單。

對於仍未按可持續發展準則營運的中小企,可能是資源及能力有限,但他認為,與其單打獨鬥,不如抱團尋求出路。

中小企可抱團共享數據平台 增議價能力

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家豪建議,中小企可以透過工會或業界組織聯合向政府提出建議,把將ESG當成公用系統。

陳家豪建議,中小企可以透過工會或業界組織將大家聯合起來,再向政府提出建議,將ESG當成公用系統一樣,讓政府牽頭建立一套可以讓中小企共享的數據平台,但目前政府在ESG的發展上有點像摸着石頭過河。

在支援業界方面,政府有向企業發出的科技券,或者直接資助大學項目,但這都需要企業或大學主動提出申請,政府只是被動形式作出資金援助。他建議,政府在決策上宜有緩急先後,重要的事優先處理。若要積極進行ESG相關發展,政府有需要一個專責部門全權統籌。

無可否認,目前在主要經濟體,投資ESG企業已成為不可逆轉的風潮,除了在爭取訂單有一定優勢外,消費社群、以至資本市場對ESG合規的企業看法都較正面,有助其業務及形象的提升。

根據羅兵咸永道消費者報告指出,從2021年開始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客戶、公司會更優先選擇有符合ESG規範的公司進行消費及合作,76%的消費者會針對企業是否有善待員工、社會和環境等因素,來決定是否進行消費。

港府擔保綠色借貸是 最直接支援中小企

就算撇除外部因素,例如企業為提升競爭力,都需要更換設備,或是系統升級,這些都涉及新資金,若企業走ESG營運模式,向銀行申請貸款可能更有着數。

香港上市公司商會總幹事黃明偉認為,政府若為中小企貸款做擔保,是直接能支援中小企推行ESG的方法。

香港上市公司商會總幹事黃明偉認為,銀行在審批貸款上,亦逐漸加入ESG的考量,若然企業在ESG工作上有改進,銀行有可能重新評估其狀况,在貸款時有機會爭取到更優惠的利息。他認為,政府假如能為中小企的貸款做擔保,相信中小企將更易取得銀行貸款,這是直接能支援中小企的方法。

他補充,本港以金融、服務業為主,污染性高的行業比例較少。若要計算跟環境相關的行業類別,但凡用電量大的、耗油較多的、以及跟運輸相關的行業都屬於此類,以航空、物流業等就是當中的例子。從事這些行業的企業會有更大的迫切性去落實ESG 相關的工作,當中包括更換電車以減少路面污染,又或更換老舊的生產設備以提升生產力、以及改善排污能力等等,都有助環境的保護。

企業持份者互動 可助推減碳目標

ESG是大勢之所趨,投資者對企業的要求自然也愈見提高。香港投資者關係協會主席陳綺華博士表示,各大評級機構對於企業的ESG表現各有不同的指標,造成不同機構給予的評分可以十分參差。當投資者見到截然不同的評級之後,通常會較在意差的結果,甚至因而對企業作出質詢,給與企業相當大的壓力。

陳綺華指出,除了投資者,圍繞着企業的所有持份者,包括供應商、客戶、銀行等,其實在市場需求下都要滿足ESG的要求,亦成相互間的推動力,例如愈來愈多租戶要求綠色建築,業主為留住客戶必需作出配合;企業要達致減排目標,需要選用較低碳的原材料,供應商也要因應市場需求而改變。

香港投資者關係協會主席陳綺華表示,供應商、客戶、銀行等在市場需求下都要滿足ESG的要求。

要ESG加快發展,她認為政府可擔任推動角色,包括加強教育工作,讓企業管理層知悉ESG的重要性,ESG是企業達致可持續發展的一項工具,不但對企業至關重要,也是很多ESG投資者的着眼點:「投資一間公司應該是為了它的未來」,可持續發展就正是企業的未來。

E易「量」化 SG重「質」

ESG指的是環境、社會與管治,屬於三個不同範疇。現時,當談到ESG,一般都會較關注E的部分。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亦指,社會相關的S看法主觀,而且評斷標準混亂,即便香港聯交所公布的準則亦然。

何順文解釋,ESG的另一個問題在於三個範疇的比例沒有國際標準,有較多可量化的數據支持、相對較客觀的E會較受重視,估計ISSB日後推出的披露準則也會傾向E相關的氣候變化項目,跟現時企業與投資者取向相近。

他認為,S應由Stakeholder(持份者)取代Social(社會)。未來的ESG報告披露應為各界持份者創造怎麼樣的價值為本,若能以投資者、股東、企業管理層、員工、顧客及社區等持份者來劃分,報告將會是最完整和最有系統的,較容易達到統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