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屋協會 創建優質居所 推動跨代共融

▲乙明邨「松悅樓」為本港首個採用MiC技術興建的長者房屋,相比傳統建築方法更環保更快捷,並有效提升質量監控和減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萬丈高樓從地起,推動可持續發展,同樣需要社會及企業從基本做起,齊心協力建設未來。香港房屋協會(房協)作為香港的「房屋實驗室」,創新意念不曾停步,在房屋規劃、建屋工程、物業管理以至企業營運上,都秉持與時並進的精神和以人為先的理念,發展可負擔的優質房屋和提供相關服務,並將環境、社會和管治(ESG)理念融入機構業務,積極實踐「創建宜居.永續共融」的願景。

香港房屋協會企業傳訊總監梁綺蓮表示,有效的管治是企業行穩致遠的基礎,房協竭力在ESG方面採取較全面的策略,除了環保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共融社區同樣重要,故在規劃及推行房屋計劃時,須考慮如何配合香港的整體發展需要、人口情況等,長者房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房協更於2022年成立跨部門的可持續發展工作小組,在總監會議的帶領下,協調所有部門將可持續發展概念貫徹於機構的不同業務範疇之中;透過「可持續居所」、「低碳轉型」及「裝備未來」三大策略支柱,帶領各部門朝著一致方向推展有關工作。為了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工作與國際接軌,房協參考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制定機構的可持續發展策略,並以GRI標準撰寫可持續發展報告。
房協是全港首個獲得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認證的房屋發展機構,於二十多年前已成立跨部門的環保工作小組,執行企業環保政策。面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可謂刻不容緩。房協亦響應政府《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及於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的目標,成為政府「碳中和夥伴機構」,以及簽署了商界環保協會的《低碳約章》,在房屋發展、物業管理業務及日常營運中,加入環保考慮因素及應用科技,力求減少碳足跡。

▲房協企業傳訊總監梁綺蓮表示,房協將ESG理念融入機構業務,積極實踐「創建宜居.永續共融」的願景。

善用建屋物管新科技

智慧建築科技近年在香港逐漸普及,包括「組裝合成」建築法(MiC)。這項建築技術是將「組裝合成」組件在場外工廠預先製造,其後運送至工地整合和安裝,既有助縮短上蓋工程時間,亦可提升質量監控、工地安全、環保表現及成本效益,一舉多得。
房協於2018年率先在兩個資助房屋項目先行先試MiC,包括在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專用安置屋邨採用混凝土組件興建資助出售房屋項目,以及在乙明邨以鋼製組件興建長者房屋「松悅樓」。前者是全港首個MiC出售住宅項目及設有預製「組裝合成」露台,而後者亦不遑多讓,是全港首個採用MiC升降機的項目。
此外,房協團隊亦善用科技推動數碼化及智慧建築模式,提升質量監控及跨專業協作,令項目管理更有效率,當中包括「建築信息模擬」、安全智慧工地系統,以及數碼工程監督系統等。同時亦已計劃就發展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評估」,目的是在項目規劃、設計及建造過程,以至未來樓宇使用期間,皆融入綠色建築元素。
另外,房協亦致力提升出租屋邨的設備及營運的能源效益。為支持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房協在物業管理中採用綠色技術,例如裝設太陽能設備及風力發電系統等。房協為其屋邨進行翻新及改善工程時,亦會盡量引入能源效益較佳的設備和系統。物業管理是以人為本的工作,因此房協亦積極鼓勵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節能減廢,以及和環保組織合作舉辦各類推廣活動,提升社區的環保意識。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專用安置屋邨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樂翹軒I」,獲建造業議會(CIC)頒發「傑出MiC項目」獎。

關顧長者 締造跨代共融

 本地人口老化日趨嚴重,房協早於20多年前已研究及發展讓長者居家安老的房屋項目。在這前提下,房協向銀髮一族提供多種住屋選擇,包括在出租屋邨為低收入長者提供「年長者居住單位」、為中等收入人士提供「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以及為經濟能力較佳的長者提供非資助性質的優質長者房屋項目「雋悅」。當中的「長者安居樂」及「雋悅」不單設有長者友善設施、無障礙設計、樂齡科技等,更是配備康樂設施與醫療護理於一身的居所。另外,今年剛落成的乙明邨「松悅樓」,鼓勵房協轄下屋邨長者寬敞戶調遷以騰出單位供編配予有需要家庭,除提供終身免租外,單位的長者友善設計可滿足他們各樣的生活需要,例如配備高低雙防盜眼、低門檻、趟門洗手間、易開關水龍頭、圓角矮身廚櫃、坐廁及沐浴間扶手和防滑浴椅等,為長者度身訂造舒適的安樂窩。

▲房協於長者房屋項目引入樂齡設施,讓住戶得到適切支援,促進居家安老。

從房屋項目延伸到社區層面,房協近年積極研究以社區為本的「跨代共居」實踐方案,希望在新項目建立一個「老、中、青、幼」皆宜的生活環境,其中一個研究方向是在規劃項目時以綜合發展模式進行,提供多元化的房屋,並加入通用設計及無障礙設施。另外亦於出租屋邨設立跨專業的「房協友里」團隊,組織鄰里互助支援網絡,以及試行「齊樂同行」跨代共融計劃,引入新興運動等,提升居民幸福感。

推廣綠色生活 鼓勵社區參與

適逢去年房協成立75周年,舉辦了一系列以「創建宜居.永續共融」為題的社區活動,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讓ESG理念走進社區。房協從「衣、食、住、行」等細節入手,提供便利的回收設施,並於2023年舉行全港最大規模的屋邨減碳運動──「萬家減碳FUN獎賞」鑽禧社區計劃,以數碼化科技量化減碳行為,鼓勵居民和員工建立低碳及健康的生活習慣。計劃推行為期半年,超過三分一的房協屋邨住戶參與,成功減少近90萬公斤的碳排放,相當於37,000棵樹木,即7個維多利亞公園的樹木量一整年所吸收的碳排放量。舉辦是次社區計劃,不僅能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還能為商戶帶來更多商機,推動以社區為本的綠色經濟,攜手為可持續發展及實現「碳中和」願景出一分力。

▲房協於轄下屋邨提供便利的回收設施,如三色回收桶及智能廚餘機等,方便居民日常進行分類、收集和回收,減少固體廢物。
▲「萬家減碳FUN獎賞」鑽禧社區計劃鼓勵居民實踐低碳生活,計劃為期半年便成功減少近90萬公斤的碳排放,相當於37,000棵樹木,即7個維多利亞公園的樹木量一整年所吸收的碳排放量。
▲房協於部分屋邨裝設電動車充電設施,配合政府鼓勵以電動車取代傳統車輛的措施,以改善空氣質素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培育業界精英 造就專業人才

梁綺蓮續稱,年輕一代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房協在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共融社區之餘,同樣關注青年發展,因此推出獎助學金和「房協獎學金同學會」等計劃。「房協獎助學金計劃」旨在嘉許修讀房屋及長者服務相關課程的優異生,並為有經濟需要的同學提供資助。該計劃已連續舉辦19屆,逾1,500名學生受惠。另外,「房協獎學金同學會」透過舉辦專業發展及義務工作等活動,促進青年人發展及鼓勵他們身體力行回饋社會。

▲房協每年一度的獎助學金計劃,以及其同學會,一方面支持房屋業界的人才發展,更鼓勵青年人多關心社會,以自身專業服務社群,傳承房協的社會使命。
▲房協榮獲「卓越ESG企業大獎─非上市公司」及「卓越ESG革新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