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ESG認知 叠加利益誘因 香港進入綠色金融快車道

香港作為亞太區的國際金融中心,近年積極拓展綠色金融,希望以此作為支援綠色經濟的後盾,而且經過三年疫情肆虐,香港也可以借助綠色金融,帶動本土經濟盡快復常。不過,要建立可持續的綠色金融,除了政府提供財務資助及稅務寬免外,也可以從政策規劃、認知教育及相關人才培訓等多方面努力。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黃家和建議,政府或可提供補貼,誘導餐飲業轉營以更符合環保。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黃家和指出,假如中小企為實踐ESG(即環境、社會及管治)的營運模式,需要向銀行借貸,他建議可以把百分百擔保優惠直接覆蓋綠色項目。若能落實,將大大減低中小企的財務壓力。

黃家和提到對中小企的支援,就是疫情期間政府推出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在政府百分百擔保下,中小企更容易取得信貸。截至2022年5月,該計劃共到超過4.9萬個申請,約3萬家企業受惠,批出金額共875億元,計劃將於明年3月底截止。

他以餐飲業界為例,現時環保餐具的價格依然偏高,加上許多商戶對ESG未有概念,他希望通過不同的計劃,提升業界對ESG的認知,政府或可提供補貼,誘導餐飲業轉營以更符合環保。像節能這類能透過審計反映表現的項目,若政府能因應數據改善程度,向商戶發放「信用評分」,而這些分數可以在繳付水費或排污費時用作抵銷部分費用,將能提供更大誘因,令各界積極參與環保工作。

財務資助環保轉型 簡化批貸程序

香港通用檢測認證有限公司知識與管理部總監關靜儀建議,政府可以將優惠政策、貸款等整合成一個總覽,方便企業了解資訊。

疫情期間,政府補貼成為不少企業度過難關的救命錢,同樣道理,若政府能提供ESG轉型的誘因,例如綠色貸款的利息優惠及簡化審批貸款的程序,將有助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通用檢測認證有限公司知識與管理部總監關靜儀表示,政府提供很多貸款、津貼等優惠,但資助涉及多個部門或機構、項目太多,暫時還沒有一個總覽。她又指,香港鄰近中國及東南亞,具備地理優勢,令香港成為許多跨國企業的地區總部,並在香港物色供應商。若然海外企業來港進行採購時,能夠有一個渠道可以了解政府對可持續項目提供的優惠,將可大大提升香港的吸引力。她建議政府可以將優惠政策、貸款等整合成一個總覽,方便企業了解資訊。

香港特許金融分析師學會司庫及執行董事汪傳蕙亦指,香港現時正探討建立綠色分類框架供本地市場採用,以便利共通綠色分類目錄(CGT)、中國及歐盟綠色分類法之間的相互應用,使香港企業更了解哪些活動是符合減緩氣候變化的定義,有助企業找出哪些活動符合國際綠債要求。

研推綠色分類框架 界定何謂綠色項目

事實上,香港政府推動綠色金融不遺餘力,自2021年推出「綠色 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後,已向逾200宗本地發行的綠色債券項目 批出資助,涉及債務總值近70 0億美 元,在綠色金融創新方面,香港同樣扮 演着先行者角色。今年1月港府發行總 值57.5億美元等值,以美元、歐元和人 民幣計價的綠色債券,創亞洲最大的 ESG發債紀錄;2月成功發售全球首批政 府代幣化綠色債券,總額8億元,早前 香港更宣布將於5月首發總值200億港元 的綠色零售債券,規模也是全球第一。

汪傳蕙表示,從投資者角度,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致力支持制訂全球劃一的可持續發展匯報基準,可為投資者提供一致和可比較的可持續發展相關資料以進行評估,不但提高其可用性及透明度,而且完善信息披露亦有助促進相關的風險管理。她相信持續推動上述議程,配合本港自身金融條件與大灣區的優勢,有望將本港打造為綠債發行樞紐。

香港特許金融分析師學會司庫及執行董事汪傳蕙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可為投資者提供一致和可比較的可持續發展相關資料。

綠金中心港排41 有提升空間

她進一步補充,香港現時的金融基建非常完善,在最新公布的全 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33)繼續排列第四。而在去年十月份公布的全 球綠色金融指數(GGFI 10)中,香港暫列第四十一位,可見香港在綠 色金融領域中有很大的機遇以及發展空間。此外,市場對企業營運上 ESG的要求逐步提高,以及企業邁向數碼化,亦是促進金融機構和企 業採納可持續金融的關鍵要素,有助綠色金融的發展。

她認為香港能憑藉國際金融優勢及成熟的體系,配合在區內和全球作綠色項目資金相配對,可以令香港綠色金融規模顯著增長。例如綠債、碳市場、甚至將來可考慮編制碳交易指數及開發以碳金融為主題的ETF產品。

香港是世界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在悠久的歷史與雄厚的實力支持下,無論是政府及業界,對香港力爭成為亞太區內的綠色金融中心充滿期許。

金融產業底子厚 港優勢延展ESG領域

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尚乘金融科技中心總監唐憲生教授認為,港金融產業的底子雄厚,與金融產業息息相關的ESG與金融科技成為了大趨勢。基於香港在金融發展史,加上有非常強大的專業知識作支援,香港要做的是把現有的優勢延展到ESG或金融科技的領域中,所以絕對有能力在新潮流中爭一席位。他補充,政府現今致力在世界各地搶人才,ESG是受到關注的其中一個領域,相信有利於加強香港的ESG人才庫。

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尚乘金融科技中心總監唐憲生教授指,香港應把現有優勢延展到ESG或金融科技的領域中。

他說,首要的是做好ESG工作,數據與披露特別重要,所以監管機構可以考慮成立數據庫協助企業進行氣候變化的壓力測試;其次,可以提供稅務優惠作為鼓勵企業做好ESG的動力,又或為發行綠債或進行綠色貸款的企業提供補貼或優惠;另外可以對企業多作教育和培訓,讓企業高層明白ESG的重要性。

唐憲生又指,縱使內地綠色債券的發行也非常活躍,但一般只限於對內或地區性發行人民幣債券,相對地香港的集資具有國際性,可發行美元或歐元綠債。如能把握背靠內地的這項優勢,更可因利成便推動香港整體債券市場的發展。


既減「費」 又減「廢」 積金局建一站式數碼平台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營運總監及執行董事許慧儀表示,強積金屬長線投資,有必要將ESG因素納入投資風險管理中。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各國政府近年首要任務,相關ESG政策將影響企業的營運方式和產業結構,如果有關風險處理不當,甚或會對全球經濟及金融體系構成系統性風險。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營運總監及執行董事許慧儀表示,強積金屬於長達三、四十年的長線投資,因此有必要將ESG因素納入投資風險管理中。

在積金局及業界的積極推動下,強積金投資於ESG產品(包括綠債和ESG基金)的金額從2012年底的2.3億港元增至2022年底的139億港元,十年間增長達59倍。

目前強積金制度是採用分散的運作方式,依賴各個受託人和服務提供者自行建立各自的行政系統,既難有統一標準,亦無法取得規模效益。為了改善上述情况,構建中的「積金易」平台將會改變整個強積金生態系統,將強積金行政程序標準化、精簡化和數碼化,目標是令制度無紙化,融入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的概念,為接近470萬名強積金計劃成員和超過34萬名僱主提供一個一站式的綠色數碼平台。

未來,僱主可透過全數碼化的積金易平台處理登記僱員及供款等行政程序,而計劃成員在管理強積金的過程中,亦只需要用電腦或手機「掃幾掃」,就可以隨時整合帳戶、轉換基金等,做到既能「減費」、又能減少耗用廢紙等資源,為地球出一分力。在積金易平台完成系統開發後,受託人將會按序過渡至積金易平台,最快於2025年全面投入運作。